一般說到水處理絮凝劑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PAM(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單體經自由基引發聚合而成的水溶性線性高分子聚合物。同時也是一種高分子水處理絮凝劑,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在顆粒之間起鏈接架橋作用,使細顆粒形成比較大的絮團,并且加快了沉淀的速度。它通常包括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非離子型三種。在此基礎上又細分為不同小的型號。面對眾多型號的聚丙烯酰胺,非專業人士可能會掉入以下選擇誤區:
PAM的選型誤區
誤區一:分子量/離子度越高越好
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按分子量分一般有60萬-1800萬不等的多種型號。而陽離子則有30%-70%不等的多種型號。實際上,根據不同分子量/離子度的聚丙烯酰胺,對不同的水質處理效果相差很大。其較佳效果的用量幅度很小,超過一定范圍,反而會形成反作用。所以需要根據實際的應用行業、水質、處理設備等條件,來決定合適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
誤區二:同一類型的廢水選用同一型號的PAM
例如同樣是造紙廢水也可能存在酸堿度、所含的有機物、無機物、色度、SS等不同,并不是一種型號的聚丙烯酰胺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把所有不同水質的污水都能處理達標。需要通過實驗小試選型,再上機試驗,確定較佳用量,以達到用量少、成本低的最佳效果。
誤區三:投加量越多越好
在一般情況下絮凝效果會隨著絮凝劑的用量增加而提高,但過量時會使絮凝劑重新變成穩定的膠體且會增加水質粘度,使水中懸浮膠體沉降阻力增大。其最佳用量是根據懸浮物的含量通過具體的實驗而得出的。

誤區四:攪拌速度越快或時間越長越好
攪拌速度過快、時間過長會將大顆粒的固體攪碎成小顆粒,將能夠沉淀的顆粒攪碎成不能沉淀的顆粒。速度過慢、時間過短:絮凝劑不能與固體顆粒充分接觸,不利于絮凝劑捕集膠體顆粒;且絮凝劑的濃度分布也不均勻,更不利于發揮絮凝劑的作用。一般溶解攪拌時間不應低于30分鐘,冬季氣溫較低時應延長溶解攪拌時間。
誤區五:陽離子、陰離子、非離子傻傻分不清
基本大類選擇不明確。陽離子、陰離子、非離子三種的價格區別有點大,從大方向上無從入手或選錯類別。
在實際應用中也可大致歸類為:陽離子聚丙烯酰胺適用于復雜水質的絮凝、沉降、脫色、澄清等,城市污泥脫水、有機污泥脫水等;陰離子適用于污水絮凝、沉淀、助降、澄清等,也可用于無機污泥脫水使用;非離子聚丙烯酰胺適用于土壤保水、弱酸性污水絮凝、沉降、脫水等。
相關產品………
聚丙烯酰胺